低压电缆的埋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,它关乎着电力传输的安全与稳定。在进行低压电缆埋设时,有着一系列严格的要求需要遵循。在埋设地点的选择上,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。应避开强腐蚀性物质存在的区域,像化工厂周边、酸碱储存库附近等,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侵蚀电缆外皮,降低电缆的绝缘性能,进而引发安全隐患。也要远离易发生机械损伤的地段,例如频繁开挖施工的区域、车辆往来频繁且可能碾压到电缆的道路下方等。还要避免靠近高温热源,以防电缆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加速老化。
对于埋设路径的规划,需进行详细的勘察与设计。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,尽量选择地势较为平坦且坚实稳定的地方,减少电缆敷设过程中的弯曲和扭曲,降低电缆内部的应力。路径应尽量短直,这样可以减少电缆的长度,降低电阻,提高电力传输效率,同时也能减少施工成本和后期维护的难度。在穿越道路、铁路、建筑物等特殊地段时,要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。比如穿越道路时,应采用穿钢管保护,钢管的管径要根据电缆的数量和规格合理选择,确保电缆在道路车辆碾压等情况下不会受到损伤。穿越铁路时,要与铁路部门沟通协调,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深埋,并设置明显的标识,防止铁路施工等活动对电缆造成破坏。
电缆埋设的深度也有着明确规定。一般情况下,直埋电缆的深度不应小于0.7米。在农田等可能受到机械耕作影响的区域,埋设深度应适当增加,可考虑达到1米及以上,以防止电缆被农机具意外挖出。在寒冷地区,电缆埋设深度还需考虑冻土层的影响,要保证电缆在冻土层以下,避免因土壤冻胀导致电缆受损。电缆周围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00毫米的软土或砂层,这有助于保护电缆外皮,减少电缆与周围硬物的摩擦,并且在电缆发生故障时,砂层还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,防止故障范围扩大。
电缆之间的间距同样不容忽视。不同电压等级、不同用途的电缆应分层敷设,且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。例如,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应分开敷设,间距一般不小于0.1米,以防止动力电缆对控制电缆产生电磁干扰。多条同类型电缆并列敷设时,其间距也应符合规定要求,避免电缆之间因发热等原因相互影响。在电缆的接头处,要设置专门的电缆接头井,接头井的尺寸应根据电缆接头的数量和规格合理确定,确保接头操作空间充足,便于施工人员进行连接、测试等工作。接头井内要做好防水、防潮、防火等措施,防止地下水渗入对接头造成损害,防止火灾蔓延时对接头产生影响。
在电缆埋设完成后,还需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测试。要检查电缆外皮是否有破损、划伤等情况,如有发现应及时修复处理。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等设备对电缆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,确保绝缘电阻值符合规定标准。要对电缆的标识进行核对和完善,保证电缆走向清晰明确,便于后期维护和故障排查。只有严格按照这些低压电缆埋设要求进行施工,才能确保低压电缆安全、可靠地运行,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提供有力保障。


